清华大学丛鹏,清华大学段盛茂邮箱

hacker2022-10-07黑客组织157

《背影》的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

《背影》作者简介: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背影》的时代背景: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做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扩展资料

《背影》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段),交代人物,叙述跟父亲奔丧回家的有关情节,为描写父亲的背影作好铺垫。文章开头一句,落笔点题。“二年余”表明“我”清楚地记得和父亲分离的日子。副词“已”体现出“二年余”在作者的心目中已相当漫长。

第二部分(第四至第六段),写父亲为“我”送行的情景,重点描写父亲的背影,表现父子间的真挚感情。丧事完毕,因为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所以父子便一路同行到了南京。到南京之后,因为父亲要谋事,须接交各种关系,忙是可以想见的。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写对父亲的想念。作者在描写了父亲的背影之后,予深沉的怀念之中,又想起了父亲的一生。“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父亲是坚强而能干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背影》

SOS,数学手抄报的资料4个呀,简短一点的

一、课题的来源和期望目标

课题的提出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是新课标指出的学习数学需要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学习数学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2、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实践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前不久,学校展览了高年级学生自创的语文手抄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同学们围着展版兴致勃勃地看着、读着、议论着,都放学了,他们仍然流连忘返。看到此情此景,我深深感觉到, 孩子们喜欢这种学习活动。于是,我决定在我所施教的班级组织辅导学生创编数学手抄报,希望这项活动在丰富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内容、方式的同时,更能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望目标

学生方面

1、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活动, 丰富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开阔其数学视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活动, 巩固、深化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方面

通过此项研究活动, 探索出指导小学生创编数学手抄报的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五(3)班全体学生(共35名)

本校五年级共三个班,我执教两个班,从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研究活动开始阶段对学生进行谈话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的了解面、对办手抄报的态度及对办报方法的掌握情况、数学成绩在整个五年级的相对地位等等,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

在研究活动结束之际再次对学生进行调查,并与前调查向对比,便于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效。

2、行动研究法

先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制定出初步的研究实施方案,然后边行动,边研究,边总结, 不断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3、文献法

尽管关于小学生数学手抄报的创编研究方面的直接文献较少,但我们仍然要搜集与之相关的参考文献,把握这些文献的精神实质,以期帮助课题研究顺利完成。

4、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分别选取两个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有关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为课题研究结论提供充足的依据。

三、研究涉及的理论领域及要学习的内容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解读

3、《教育与人的发展 》

4、《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

5、《从课题申报到结题 》

6、《问卷编制指导》

7、《统计分析指导》

8、《小学生数学报》 江苏教育报刊主办

四、初步拟定的研究过程

1、 起始阶段(2005年11月)

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完成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4月)

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制定初步研究方案,然后采用 行动研究法, 边行动边研究,采集、积累、分析各种资料, 及时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研究方案,逐步探讨出指导小学生创编数学手抄报的方法和途径。

3、总结阶段(2006年5月—2006年6月)

基本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进行全面总结,写出课题研究报告, 申请结题, 并进入成果的推广、应用阶段。

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一)、理论学习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领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为此,我制定了系统的教研学习制度:每周两次理论学习,重点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新大纲 新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资料汇编》、《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研究性学习参考资料》、《教师如何走进新课堂》等教育理论书籍,认真做好学习笔记,除此之外,还要认真阅读校图书室订阅的《江苏教育研究》、《徐州教育科研》、《小学数学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要充分利用电脑进行网上学习。

(二)、问卷调查

在学习相关教科研理论的基础上,认真设计调查方案,从中心小学五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3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重点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法和途径、对编制手抄报的态度及对办报方法的掌握情况。为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客观性,所有答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工作至十一月底顺利完成。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学习兴趣

认为数学学习枯燥

学习消极被动

认为数学学习有趣

人数

20

10

5

百分比

57.1%

28.6%

14.3%

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少浓厚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极少数学生是因为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或有缺陷,学习数学比一般学生要困难,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能体验到愉悦感、成功感,由此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另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本身不太感兴趣,他们认为数学学习比较枯燥,数学学习活动无非就是做各种练习题,而且练习形式也很是单一,多是计算、解答应用题等。由于数学学习缺少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学习形式的单调,使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了。

2、学习方法和途径

认真完成

作业

主动自学课本

阅读相关书籍

从生活中

学习

人数

35

3

6

4

百分比

100%

8.6%

17%

11%

除了在老师的组织下从数学课堂中学习数学知识以外,所调查的35名学生都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有3人能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本,占总数的8.6%;有6人经常通过阅读课外书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占总数的17%;有4人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能从生活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占总数的11%。正是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和途径很单一,致使被调查的35名学生中,有13名学生不知道一个数学家的名字,占总数的37.1%;只知道一个数学家的有11人,占总数的31.4%;知道三个及三个以上数学家的学生仅有4人,仅占总数的11.4%。那么,知道数学家事迹的学生就更是寥寥无几了,仅仅有3人。可见,我们的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多么的单一,数学学习的视野是多么的狭窄!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是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把数学学习定位于学好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以取得上级教育部门对其教学质量的认可,另一方面家长、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定位于考得高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试想,如果我们数学教师,能认真按照《课标》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能经常主动地给学生提供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或者布置学生在课外搜集、了解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知识,组织、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好数学、发展能力,还会出现上述现象吗?

3、关于手抄报

不 喜 欢

一 般

喜 欢

人数

2

15

18

百分比

5.7%

42.9%

51.4%

在被调查的35名学生中,有18人喜欢编制手抄报,占调查总数的51.4%;不喜欢编制手抄报的有2人,仅占调查总数的5.7%。孩子们喜欢编制手抄报,是因为这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它需要学生做大量的工作:实践活动,实际调查,搜集、筛选、编排资料,报头制作、版面设计、画图着色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活动,也能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通过阅读调查问卷可以发现:学生对手抄报的编制方法了解得非常少,对报头的设计、版面的设计、颜色的搭配、资料的搜集等知识仅仅是从别人制作好的小报上自悟出来的,虽然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许多同学也制作过语文手抄报,但语文老师并未做过具体的指导工作。

调查结论如下:

小学数学学习的现状是:

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他们大多是为了取得高分能得到父母、老师的赞赏或者为了今后考高中上大学打好基础而学习数学,他们学习数学的空间和时间比较狭窄,一般只限于学校、教室、数学课本,学习的方式比较单一,方法比较被动,学习的内容较为枯燥。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如果小学生能掌握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能注意从多种途径去了解数学、学习数学,那么他们对数学学习定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必然会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教师方面:尽管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尽管《数学课程标准》早已于2001年就出版发行,但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仍十分令人担忧。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上级教育部门对“应试教育”避而不提,但对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查却仍以“统考”、“抽考”等形式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导致大部分教师把学习课本知识看得过重,甚至看作数学学习的全部,把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也就导致我们的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致使大部分学生机械地、被动地学习数学,致使一小部分学生厌学。许多学生一提起数学,就仿佛掉进了“题海”,就仿佛被压在了大山之下,顿时失去了生气。

(三)、实验研究

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进入实验研究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探讨指导小学生创编数学手抄报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阶段:初步学会编制手抄报的一般方法。我首先带着学生学习编制手抄报的相关知识:主题的确定、报名的设计技巧、版面的设计方法、内容的选择、栏目的设置、图画的配置等等。然后让学生尝试着编制一份数学手抄报,结合学生编制的手抄报进行评讲,对编制得好的部分及时给予表扬,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进行编制,并进行展评,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阶段:学会编制数学手抄报。此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能自主编制自定主题的手抄报。尽管是自定主题,第一步也要教师先统一主题,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主题搜集相关素材、合理设计报名、科学设计版面、灵活设置栏目以及如何配置优美的图画。大约用了两周的时间,孩子们就编制好了一份手抄报。我让他们把手抄报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大家互相参观、互相评议、互相交流,活动气氛相当热烈,每个人都从中获益匪浅。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自定主题来编制数学手抄报了。有的以数学家的故事为主题,有的以数学速算为主题,有的以数学幽默为主题……这一次编制的数学手抄报效果很好,我用大展板在全校进行了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得到了全校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第三阶段:结合数学课本,编制单元专刊。学完一单元知识后,指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并打破原来顺序重新进行分类、整合,紧密围绕这一单元学习内容编制出数学手抄报单元专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灵活安排、设计单元专刊的内容,如:可以搜集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数学小资料,构建栏目“你知道吗?”;可以整理出本单元学习中自己经常出错的问题,构建栏目“数学医院”;可以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小窍门、经验,构建栏目“自我展示”;可以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独特解法,构建栏目《大显身手》;……。在编制数学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大胆进行尝试,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个性的同时,为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4、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完成了实验研究工作, 我于2003年4月底对原学生进行了实验后调查。调查结果证明,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活动, 丰富了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其数学视野,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深化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在研究前后分别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对比如下:

(一)学习兴趣

题号

调查内容

原人数

百分比

现人数

百分比

1

喜欢学习数学学科

10

17%

30

85.7%

4

a认为数学学习枯燥

b认为数学学习一般

c认为数学学习有趣

20

10

5

57.1%

28.6%

14.3%

1

1

33

2.9%

2.9%

94.3%

从前后测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通过创编数学手抄报这一数学活动,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

(二)学习途径方法

题号

调查内容

原人数

百分比

现人数

百分比

2

除数学课堂外,

能从不同途径学习的

10

28%

33

94.3%

3

课外除完成作业外,

能用各种方法学习的

13

37.1%

21

60%

可以看出,学生随着创编数学手抄报这项活动的开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能注重从不同的途径、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学习数学,如: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从网络上学习数学知识、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来学习数学知识……。从学生回答问卷第六题的答案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编制数学手抄报的活动中,学生的数学视野开阔了,数学知识丰富起来了,数学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了,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关于手抄报

题号

调查内容

原人数

百分比

现人数

百分比

5

喜欢编制数学手抄报的

18

51.4%

18

51.4%

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喜欢编制数学手抄报的人数并未增加,但也未减少。通过进一步谈话,我了解到:虽然大多数小学生都非常愿意参加创编数学手抄报的活动,却没有充足的时间来从事这项活动。现在学习任务非常紧,课余时间都被语文、数学、英语作业所占用了,要想编制一份理想的数学手抄报是非常困难的,得会挤时间,还需要有耐力和恒心,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对编制手抄报是敢想不敢做,想做没时间做。也有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有惰性、有依赖性的学生借口时间紧迫而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把手抄报编制得更好。

(四)学生数学素质测试对比

项目

及格率

平均分

尖子生数

百分比

优生数

百分比

对照班前测

100%

89.6

6

18.2%

28

84.8%

研究班前测

100%

87.1

3

8.6%

23

65.7%

对照班后测

97%

90.3

7

21.2%

27

81.8%

研究班后测

100%

93.2

7

20%

28

80%

(说明:两次测试分别为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期中测试,区里统一试卷内容、统一测试时间、镇内对调监考、统一对调批卷。其中表内的尖子生是指成绩在97分以上的学生,优生是指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

两次测试对比和两班测试对比都可以说明通过这一研究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五)个案研究结果

个案1:

五(3)班的杨波同学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课堂上,他的每次发言都会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学习上有一股钻劲,且爱好广泛,在他身上有着极大的潜力可挖掘,但他的学习习惯不好,知识面较狭窄,基本上属于被动学习类型。实验初期,他对编制数学手抄报极为不屑,他认为自己是很聪明的,不用费劲都能学得不错,觉得做手抄报太浪费时间。首先我对其性格先进行了确定:他属于主动探究型性格;其次是和其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让家长在家鼓励孩子多阅读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书籍,特别要认真阅读《小学生数学报》,一方面开阔视野,丰富数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读报,初步了解了解一些办报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结合其自身特点,让他负责检查全班同学的数学手抄报编制情况,并帮助其他同学进行修改。好胜的他干劲十足,不仅搜集的资料图文并茂,而且版面设计十分新颖,很快地他办的手抄报锋芒毕露,成为全班同学学习的典范。从家长对孩子在家情况的记录来看,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同时他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矫正了他以往懒散、被动的行为习惯。经过半年的努力,杨波同学在班上已经被同学们公认为“小老师”。学习成绩也由原来的中上等水平提高为尖子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个案2:

五(3)班的权禹同学是一个文静内向、踏实认真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疏忽,加上父母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对孩子关心少,对孩子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使其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下滑到了中下等水平,并滋生的许多坏习惯。我经过多次耐心细致地谈心和从同学处对其的了解,认为该学生主要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加上在家无人督促,父母忙于做生意,对孩子关心少。我先在生活上多关心她,鼓励班上的同学和她多交往,多交流。其次以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突破口,给她提供一些课外阅读书籍报刊,并指导其科学地读书读报,在研究过程中,亲自指导其搜集资料、设计版面等等,在一段时间的培养下,她由原来做不成样发展到编制的手抄报通过评优在班内校内进行展示,手抄报的编制水平提高地很快,数学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好转。

以上两个个案充分说明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编制数学手抄报,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六、研究结论

1、数学手抄报,以小报的形式表现数学的魅力,以多种形式和不同体裁来表现数学,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知识的创作过程,激发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编数学手抄报活动,巩固、深化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 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相关知识,开阔了其数学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3、创编数学手抄报,改变、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方法,使学生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美术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七、讨论与建议

1、作为数学教师,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实践《课标》精神。《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资源,如信息技术、图书、录像等,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更有效地吸引和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标》要求明确具体,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一线教师,不能继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考而教,绝不能因为某些内容不属于考查范围就弃之不顾!要认真解读《课标》,深刻领会《课标》内涵,把《课标》精神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我们要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我认为,我们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看报、读报,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编制数学手抄报。既然编制手抄报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审美等数学素养,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在编制数学手抄报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在编制数学手抄报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在反思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在报上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在编制数学手抄报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广泛地阅读数学书籍、查阅数学资料,积极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应用的数学实例编进手抄报中去。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手抄报上开设各种栏目,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幽默》、《数学历史与发展》、《数学谜语》、《操作园地》、《思维拓展》、《大显身手》、《数学日记》、《学习方法介绍》、《我的巧思妙想》、《巧算24》、《数学童话》等等,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灵活确定每期的主题,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办报设计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办报质量,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技术时代教师需要哪些人文关怀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行为,更是师德的核心所在。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人文环境。没有人文关怀就没有教育,人文关怀是教育的基础,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学会人文关怀,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 一、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 “人文”是什么?按照东方传统哲学,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它代表的是一种理想的人性,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这是最根本的。第二,用什么办法(或通过什么方式)来达致理想的人性与理想的人生。 什么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其核心思想就是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首先是目的,其次才是手段的理念。 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 从“三个案例”说起 案例一:这堂课的教学是有效的吗? 案例二:下午第二节课的上课铃响了,班主任刘老师情绪饱满地步入教室上数学课,却发现黑板未擦。追问值日生,值日生却理直气壮地说:“黑板擦被人弄散了架,没法擦。” 刘老师看看桌上那四分五裂的黑板擦,没有简单地责怪值日生不尽职还强词夺理,也没有立即追查弄坏黑板擦的“凶手”。当时他灵机一动,掏出自己的手绢转身擦出正中央一小块黑板,用红粉笔端正地写上“特别追悼会”,便放低音调讲起话来:“同学们,我们最最要好的朋友,朝夕相处的一位好伙伴,今天不幸与世长辞了。本节数学课,我们借用一点时间,为他举行个简短的追悼会,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待同学们好奇地环顾教室,未发现座位空缺,大惑不解之际,刘老师这才指了指讲桌,切入正题:“该伙伴的尸体已经停放在桌上,他的名字叫‘黑板擦’。下面请全体同学集体讨论,为黑板擦起草一篇悼词。” 经刘老师与同学们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写成了这样一篇趣味盎然的短文:“黑板擦,性别不详,生于今年3 月1 日,同年6 月30 日不幸遇难,享年0.33 岁。黑板擦生前一贯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上课时,它不动声色地呆在讲桌,当我们走出教室,他又跳上黑板,把它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如此默默无闻,我们几乎忘记了他的存在。他待我们如朋友。而今,我们失去了他,我们多么悲痛。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学习,好好爱护接替工作的新黑板擦,做一个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孩子。尊敬的黑板擦,安息吧!” 一篇声情并茂的悼文写成了,班主任趁热打铁,招呼全体肃立,读罢悼词,默哀三分钟。 一次庄严、肃穆的特别追悼会结束了,一次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关心集体的活动完成了。那位损坏黑板擦的同学会不会“投案自首”呢?这点已经不很重要了。 案例三:初二英语课上,班主任老师发现一个女同学没有认真听课,而是埋头在写什么。老师走过去将她写的东西收起来一看,原来是写给一位男生的纸条子。看着上面情意朦胧而又稚气未脱的话,老师忍不住笑了。这一笑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好奇心,几个调皮的男生大声喊:“老师,念出来。”写纸条的女同学低埋着头,满脸涨得通红,而全班同学却好奇地期待着。老师说:“你们真想知道?”学生一致点头,“其实是两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老师随即打开纸条,大声念道:“听英语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学生!”班里轰的一片笑声。那位女同学大大地舒了一口气。课后,她给老师一张纸条,很快跑开了。纸条上写着:老师,你是我所见过的最聪明最美丽的老师,我一定会记住您对我的期望:听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学生! 热加工”往往使偶发事件及时地解决,并给学生以强烈的思想震动和深刻印象,对日后偶发事件的产生起了震慑作用。但“热加工”往往会占用一部分教学时间,甚而变更原有的教学计划,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从正反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师德建设必须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 (二) 从“新课标”说起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具有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能动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有人文关怀,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对人的关注。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要让教学回归“人文关怀”的教育本质。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教书育人,与人为本。 所以, 以“人文关怀”为引领的师德建设,其内涵包括三个新的时代性价值取向,即:关怀发展全体学生、关怀发展学生的整全性生命、关怀发展学生的终生持续性发展。 (三) 从“教育现状”说起 长期以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重视师德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广大教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必须看到,我们的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成长的新变化,对教师师德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教育方式上还存在缺乏人性化的倾向。比如: 居高临下 ——权威型教育 简单粗暴 ——体罚型教育 随心所欲 ——主观型教育 形式主义 ——任务型教育 千篇一律 ——切菜式教育 放任自流 ——牧羊式教育 (四) 从“新师德”说起 新师德充满理性的人文关怀。推行11 年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2008 年重新修订。对规范熟悉的人们会发现,与以往不同,新师德增加的系列条款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灵魂。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2008 年9 月1 日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文如下: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比如其中第三、第四条,把“保护学生安全”首次被写入新修订的《规范》中。在当下保护学生的安全应当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学校和教师都要有强烈的意识。一要加强安全教育,教会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学生们在危险的情况下如何求救、如何自救、如何逃生;二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随时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如经常检查教室、学生寝室防火防盗等存在的问题,放学前对中小学生在回家路上的安全多嘱咐几句。总之,保护学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新师德还明确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伤害很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和分数排名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论学习成绩好坏,分数排名对学生的心理都会造成伤害。所以,这一条款的出台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使他们建立多元发展的自信。我认为,应试教育把学生异化成为一个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这是对生命体的扭曲和亵渎,是最严重的非人道的表现。现在,《新师德规范》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可以说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大进步,是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最大体现。 在“关爱学生”条目中,旧条款是“对学生严格要求”,新条款则修改成“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新师德要求教师不仅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重要的是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具有思考的能力、想象的智慧。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等条款也成为新师德重要内容。我认为,有偿家教不光是钱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恶劣,把充满人文关怀的师生关系丑化成为了一种弥漫铜钱臭的雇佣关系,玷污了教师神圣的称号。 总之,“新师德”充分考虑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及教师职业的属性,更加注重从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发展出发,强调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充分凸显和张扬理性的人文关怀。 (五) 从“重要意义”说起 1、牢固树立和有效实践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2、体现和预示着中国师德建设理论和思路的根本转型。过去更多地从社会职业的角度考虑师德建设,现在转向从教师的自主成长和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考虑师德建设,有利于克服和匡正原有师德建设中的工具性、盲从性、单向性和外在约束性等弊端,走向一个更为健康的建设轨道。 3、“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是师德在核心理论上的重要突破和开拓,使师德建设提升到理论建设的高度。 4、在实践上将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相信按照具有人文关怀的思路建构师德,对师德教育的思路,模式的转换与调整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定能建成一个温暖的师德,一个能作为教师生命课程的师德。 结论: 师德建设应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坚持以人为本,把“理解人、关心人、服务人、团结人、发展人”等渗透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为师德建设的重点,努力营造以“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展学生”为主要内容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氛围,并贯穿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全方位,实现全覆盖。 第二讲 如何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的师德建设(上) 二、如何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的师德建设? (一)一个核心: 转变学生观,尊重生命体 以关爱学生、发展学生为本,就是把建立全面的学生发展观作为师德建设的价值取向。我们在这方面要重视以往忽略的方面。 1、对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人,缺乏相应的了解和尊重。 让女生管男生对吗? 2、对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尊重。 “违纪单”的作用在哪里? 3、对学生具有客观的身心发展规律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尊重。 4、对当代中小学学生身上的一些时代新质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尊重。 (二)三个关键: 1、教学设计要凸显“人”。(显示“四张表格”) 2、教学实施要凸显“人”。 由于缺少人文关怀,青少年“工具化”的倾向日趋严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存在丧失的危机。比如: ★ 学习的主人还是挣分的“工具”? ★ 独立的主体还是实现家庭未来功利的“工具”? ★ 心灵健全的生命还是用于“载物挣钱”的“工具”? 示例: (1)这种冲突说明什么? (2)这种现象该由谁管? (3)为什么会没有想到? 3、教学评价要凸显“人”。 示例:该写这样的评语吗? 总之,这三个“关键”都贯穿了一条红线,即:人文关怀。 第三讲 如何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的师德建设(中) 二、如何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的师德建设? (三)五个重点 提升人格魅力: 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 塑造理想形象:人文关怀的外化标志 和谐师生关系: 人文关怀的重要条件 弘扬崇高师爱:人文关怀的永恒主题 增强育德素质:人文关怀的关键所在 1、提升人格魅力: 教师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 学校的一切要以教师的人格为主;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两句教育箴言:“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不难看出,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力有多大,这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和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纯正的教育力量。 教师师德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其人格塑造的要求,这首先源自于人格魅力是教师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教师的人格影响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诸多制约因素中的最重要的一种。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道德教育的巨大资源,是直接参与教书育人过程的重要元素。再次,道德教育过程是师生共同的道德生活过程,教师的工作自始至终是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过程,正如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人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人格魅力才应该是教师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核心内容,提升人格魅力才会成为教师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呢?笔者认为:健康的价值观,加上高尚的道德情操,再加上站在时代前头的学术水平,其总和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具体可以分解为: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个人品德,稳定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向上的社交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等。 2、塑造理想形象:教师人文关怀的外化标志 体现崇高师德的人文关怀绝不是抽象空洞的,它应该是具体生动的,具有鲜明的形象标识。 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良师”,他包含了下面三个“师”的和谐统一,即具有道德感召力量的人师、具有知识摄取力量的经师和具有综合素质力量的技师。其次,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他包含了下面三个“友”的和谐统一,即道义相规的诤友、值得信赖的挚友和受益终生的益友。 只有当教师真正把自己塑造成学生“良师益友”的理想形象时,他才具备了人文关怀的外化标志,才符合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据一项调查显示,“良师益友”型的教师形象最受学生欢迎,比例高达97.7%。在学生眼里,这种类型的教师身上具有下列品质:尊重与信任学生,了解学生心理,与学生沟通,公正地对待学生,关心、热爱学生,言教与身教结合,鼓励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喜欢、热爱教师工作,乐观宽容公正、 思想开放,讲课精彩、知识渊博,幽默风趣、有激情,不吝赞美、是畅所欲言的朋友等。 调查同时也显示,学生最不欢迎的教师是:容不得学生提意见、总是高高在上、对学生抱有偏见 、和学生无话可说等。 教师做学生朋友要特别注意“教育性”。 可见,形象问题绝不是形式问题,它是锻铸师魂,强化教师精神境界的“灵魂”问题;是涵养师德,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问题;是锤炼师能,提高教师专业化技能的“基础”问题。 3、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人文关怀的重要条件 调查显示,不良的师生关系是妨碍学生学习快乐感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营造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师德建设的基础性内容,是教师人文关怀的重要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应该再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是应该多了些许温馨色彩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真诚、相容、悦纳,互相尊重,互信相知,互为老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其要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保护人格,建立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做知心朋友,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素养,建立一种互促互进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人文关怀是核心。关怀源自对人与人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的体验与认同,关怀的基础是尊重,如果没有尊重作为前提,那么关怀只能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施舍。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完整性和不可替代性, 与学生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巨大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对学生生命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师生关系是一对矛盾体,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师生关系的属性,其中的核心是你如何对待学生。举例: 网易新疆克拉玛依网友说:作为一个老师应该: 1、不要由于恨铁不成钢对学生说非常刻薄的贬低学生的话,他会记住你的话一辈子的。 2、不要对学生的家长抱怨他们的孩子任何方面的不足,因为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好,家长会认为你对他的孩子有偏见。 3、当学生向你提问题时,一定不要说这个问题多么简单,既然学生问你了,对他来说这个问题肯定不简单。 4、不要只布置作业,而不对作业进行批改,你这样的行为将使你尊敬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大打折扣。 5、你可以以事实表扬那些优秀的学生,但不要表现出对某个或者某部分学生异常的喜欢,同样,你这样的行为将使你尊敬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大打折扣,即使这些学生是你异常喜欢的学生。 6、不要对学生的礼物过分的表示喜爱,这会使学生认为给你送礼是必需的。而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认识,他们一辈子都难以改变。 7、不要看重家长的权力和财富而特别照顾他们的孩子,这些被照顾的孩子会去炫耀的,你的这些行为只能使你的学生们认识卑鄙无耻的含义。 8、不要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做任何有损尊严的下流的事情,他们会为你免费宣传的。 我觉得这位朋友讲得很有道理,值得参考。 这里还要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师生交往上要坚守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底线,坚决抵制和拒绝“铜钱气”的污染和侵蚀。 第四讲 如何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的师德建设(下) 二、如何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的师德建设? (三)五个重点 4、弘扬崇高师爱:教师人文关怀的永恒主题 “师爱”是一种无痕、无疆、无价的大爱和至爱,是教师人文关怀永恒的主旋律。它是一种理智的、高尚的情感,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具有动力作用的教育因素;同时,它更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他们情感生活中能引起创造活动倾向的重要基础。“师爱”的表现形式是千姿万态的,富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师要把“让师爱的阳光照进每个学生的心扉”的格言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并注意努力淡化“师爱”的功利性,浓化“师爱”的亲情感,在师生交往中,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他们以不同的“师爱”,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一个教师出自肺腑的“爱之温馨”。 ★ 偏爱后进生:在现实生活中,后进学生受到的更多的是批评歧视,甚至嘲讽,他们比一般学生需要更多的更真挚的师爱。挽救或转变一个后进生往往与培养和造就一个尖子生具有同等的社会价值。因此,对这样的学生常常要倾注更多的师爱,让他们从师爱中获取信心和勇气,增强自尊意识,提高进取心,“知耻者而后进”。 ★ 厚爱特殊生:这里的“特殊生”是指那些破损家庭的学生、回沪知青子女以及“下岗”家庭的孩子等,这些学生往往经历过一个坎坷的生活历程,心灵遭受过程度不等的创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比一般学生对生活、对同伴、对师长更敏感,性格也比较消沉,心理、行为更容易出现偏差。他们失去了其应有的家庭温暖和天伦亲情,因此,比一般的学生具有更强烈的“被爱”的补偿心理。对这些学生,往往要施以更深厚的师爱,用师爱的温馨熨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用师爱的力量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 ★ 博爱中间生: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具有动态性强的特征,他们属于随时都有可能向两极方向(好与坏)发展变化的群体,他们的趋向往往取决于我们教师对他们 “施爱”的程度。因此,对这一类学生,教师平时同样要给予其以同等的师爱,使师爱成为他们朝正极流向发展的推动力。 ★ 严爱高材生:“高材生”都是教师喜欢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在赞扬声中成长,在人生的河道里常常是撑顺风船的;而我们的教师又容易受主观好恶和认知偏见驱使,对这些学生更多地是采取“响鼓不用重棰敲”或“一俊遮百丑”的态度。因此,为这些学生负责,教师要对他们采取“严爱”,使他们在“严爱”中构建健全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和社会耐挫力。 如果说师德是一首歌的话,那么“师爱”就是它动人的主旋律。这种“师爱”不仅表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上,也同时表现在对自己教师工作的热爱上。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教师教师都应该对他(她)的学生和工作充满真诚的“爱”。这就构成了人文关怀的永恒主题。 5、增强育德素质:教师人文关怀的关键所在 育德素质:即育人素质,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素质,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素质,是教师履职行为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指标。一般而言,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维度——专业理念:主要包括牢固树立德育核心、学生发展为本、德育整体性和有效性以及教育是服务等基本观念,科学理解德育的本质,德育的价值、德育的过程、德育的原则等基本原理。 第二维度——专业精神:主要包括以敬业、兴趣、毅力等为支撑的对本职工作的持久而旺盛的热情;以真诚、同情、理解、关心、公平、尊重等为主题词的亲童性以及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第三维度—— 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德育实践能力,如计划、交流、激发、组织、评估;德育临床技能,如信任、注意和倾听、信息化、开发和鼓励、挑战和支持;德育研究能力,如反思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维度——专业智慧:主要包括各种技能的综合及其运用的能力,善于发现和把握各种教机的机智,能够及时作出有效决断的魄力和具有极强亲附力和凝聚作用的魅力。 总之,教师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崇高的师德。因此,在师德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发掘教师人文关怀的育人功能和时代价值。 结束语:师德的核心就是给学生提供一种人文关怀,铸就他们的人文精神,让“人文阳光”朗照他们的一生。学校应该成为充满人文阳光的伊甸园,教师应该成为播洒人文阳光的天使。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诗经氓的翻译

一、译文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二、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三、出处

《诗经》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及的将她抛弃。

当时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也逐步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卫风·氓》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二、作品赏析

《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这是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真真好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鲜明形象。

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

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

“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

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三、作者简介

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氓

评论列表

访客
访客
2022-10-08

升人格魅力: 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 塑造理想形象:人文关怀的外化标志 和谐师生关系: 人文关怀的重要条件 弘扬崇高师爱:人文关怀的永恒主题 增强育德素质:人文关怀的关键所在 1、提升人格魅力: 教师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 学校的一切

访客
访客
2022-10-07

!诗经氓的翻译一、译文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登上那堵破土墙,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